兜兜轉轉,意甲教練為什么總是熟面孔?
近十年意甲教練席頻繁上演“熟人輪轉”的戲碼,孔蒂、薩里、阿萊格里等老牌教頭從一支球隊下課,轉眼又能執起另一支意甲球隊的教鞭,這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在大家看來,實則是“用熟人穩局勢、降成本”的球隊生存法則。

在2025年的亞平寧半島,多支球隊的主帥發生了變化,但依舊是老熟人。阿萊格里重返AC米蘭,薩里再次執掌拉齊奧,加斯佩里尼跳槽到羅馬,齊沃執教國際米蘭……像卡利亞里和薩索洛等中小俱樂部,他們都傾向選擇本土保級經驗豐富的教練,從而規避高額解約金。今年夏窗,國際米蘭任命此前的青訓教練齊沃為球隊主帥便可以顯著降低經費支出。
最近,意甲又有兩位主帥下課。尤文圖斯在意甲第8輪客負拉齊奧后,主帥圖多爾被解雇,而球隊新任主教練是意甲老熟人斯帕萊蒂,他從2016年1月起,一直在意大利國內任教,先后執教過羅馬、國米和那不勒斯等隊,在擔任尤文主帥之前也曾執教過意大利國家隊。
在11月初,熱那亞主帥維埃拉因戰績不佳被球隊解雇,德羅西接過教鞭。而佛羅倫薩主帥皮奧利也因聯賽戰績差強人意離開了球隊,前都靈主帥瓦諾利上任,德羅西和瓦諾利依舊是意大利國內的老熟人。
對于渴望看到進攻足球和俱樂部長期規劃的球迷,對各俱樂部這種做法感到失望甚至憤怒。他們認為意大利的足球哲學(被戲稱為“1-0主義”)過于保守,與現代足球潮流脫節。反對者認為,俱樂部管理層缺乏培養新帥或嘗試新風格的勇氣。還有球迷激烈地表示:“真的想嘔吐。” 這些言論深刻反映了部分球迷對“熟面孔循環”可能導致戰術僵化和阻礙聯賽進步的深切憂慮。

意大利財政稅收制度對意甲教練和球員的影響
在2025年年初,根據《米蘭體育報》撰文中指出的意甲聯賽財務問題,意甲聯盟目前面臨嚴重的經濟困境,在2023-24賽季的赤字為3.5億歐元,盡管相較于此前的一個賽季減少了8500萬歐元,但聯賽財政結構仍就不容樂觀。
根據文中報道,2023-24賽季意甲聯盟的債務情況同樣令人擔憂。聯賽總債務接近47億歐元創歷史新高,盡管各俱樂部的股東持續為俱樂部注資,但意甲球隊總凈資產僅為德甲的三分之一。
而稅收政策對意甲引入外籍教練和球員的影響巨大。意大利政府在2024年1月起取消了稅率優惠政策,外籍教練和球員的稅率從25%飆升到45%,這意味著俱樂部實際支出會激增。

意大利經濟與稅收政策對意甲聯賽的影響是多層次的。在意甲20支球隊中,僅有尤文擁有自己的球場,其余大部分球隊都是租用政府的球場,像圣西羅球場每年還需要向政府支付高額的租金,就連門票收入也要按比例上交。這直接影響了俱樂部的財政收入,而收入減少使得俱樂部投入減少,再加上稅收優惠政策的取消,使得各俱樂部的財政狀況不容樂觀,長此以往,意甲對大牌教練的吸引力便會逐年下降。
意甲戰術體系高度依賴意籍經驗豐富的教練
意甲聯賽的戰術傳統以防守強悍著稱,從埃雷拉的“鏈式防守”,薩基的“區域聯防”,到后來孔蒂和加斯佩里尼的三中衛體系,都是扎根意甲足壇多年淬煉出的成果,歷經數十年的沉淀,不僅塑造了聯賽的競技風格,更催生了對本土教練的深度依賴。
阿萊格里2014年從米蘭轉投尤文,執教尤文八個賽季后在今年夏窗重返米蘭;薩里先后執教那不勒斯、尤文和拉齊奧等隊,甚至在拉齊奧已經是二進宮;而老帥拉涅利曾三度執教羅馬,期間還在國米和卡利亞里有過帶隊經歷;孔蒂更是意甲的老熟人,先后執教過亞特蘭大、尤文圖斯、國際米蘭和那不勒斯;而加斯佩里尼從1994年被任命為尤文圖斯青年隊主教練開始,執教生涯始終未離開意大利本土。究其背后原因,無非是意甲戰術傳統、經濟環境和意大利足球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成績壓力導致俱樂部頻繁換帥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球隊成績達不到預期,俱樂部或許會考慮轉變戰術,而聯賽戰術轉型更多依賴教練的更迭,這就不得不面臨過高的解約金,而且簽約新的外籍教練還涉及到意甲的稅收政策,新教練的容錯率更低。啟用本土教練甚至直接任用青年隊教練,不僅可以節省俱樂部支出,還可以迅速融入球隊,減少戰術磨合時間。

像拉齊奧和羅馬每年都在競爭歐戰資格的球隊,老板對短期成績更為看重。巴羅尼執掌的藍鷹因無緣歐戰,一個賽季后便轉投都靈,拉齊奧在賽季中前期成績相對穩定,可最后5輪只取得一場勝利,因相互戰績的劣勢排在第7位無緣歐戰。德羅西在2024年1月從穆里尼奧手中接過羅馬教鞭,球隊成績漸有起色,可在2024-25賽季的前4輪3平1負,最終黯然下課。之后接任羅馬主帥的伊萬-尤里奇更是只執教了1個月23天便離開了球隊。而紫百合從2019年聘任蒙特拉為球隊主帥起,一直到2025年5月帕拉迪諾的離任,球隊共任用了6位主帥,其中帶隊時間最長的是意大利諾,2年11個月,其余五位教練都沒有超過一年。
豐塞卡曾說過:“在這里,沒有三年計劃。”這句話也印證了意甲俱樂部老板更加看重短期成績,對于球隊戰術體系的搭建則不愿給更多時間。
這種封閉的教練循環對意大利足球產生了直接影響。意大利媒體認為,這種現象使意甲的戰術風格趨于同質化,缺乏與歐洲其他高水平聯賽的充分交流,導致整體競爭力逐漸落后。國際米蘭近年能在歐冠有所作為,被視為一個例外,但其兩度決賽失利也反襯出意甲俱樂部與歐洲巔峰水平球隊之間的差距。
當然也不乏年輕少帥成功的案例,法布雷加斯率領的科莫隊本賽季暫時排在第7位,而意大利諾帶領的博洛尼亞近兩個賽季也是發揮出色,但他們特有的戰術體系究竟能幫助球隊取得多大的成功,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其實意甲大部分俱樂部由家族企業掌控,以尤文為例,阿涅利家族控股薩索洛和斯佩齊亞等隊,通過對中小球隊的“控制”,可以為俱樂部持續不斷地提供青年才俊,而這種“供血機制”會極大的影響中下游球隊的發展,甚至有些球隊瀕臨降級。為了能在聯賽中立足和戰術轉型成本高的原因,不得不聘用經濟實惠的本土教練。意甲聯賽若不能打破“低投入-保成績-換熟人”的死循環,曾經“小世界杯”的稱號也將褪成黑白膠片里的殘影。
上一篇:基耶利尼:尤文通過新一代計劃,培養出了伊爾迪茲這樣的天才
下一篇:返回列表
